亲密关系的失败与成功是否有规律可言

这半年基本没有完整的读过什么书,忙总归是“常用常新”的借口,但归根结底还是懒在作祟。直到这周才看完了《亲密伴侣——爱与婚姻的模式》,不可多得的好书,在还没有到年底统一打分的时候,便能提前预定今年五星书籍的一本书。说来也是幸运,这本书不是别人推荐,而是在去年逛书店的时候随手翻了,觉得内容还比较新鲜,就买回来看,没想到捡到宝。

特别要说明,一提到这一类的内容,总是先想到被到处推荐的《亲密关系》,这两个并不是同一本书,为了避免混淆,所以还是有必要着重点明。

那说回《亲密伴侣》这本书,我更愿意称之为《夫妻关系百科全书》。作者麦琪·斯卡夫是美国的婚姻心理学专家,这本书的内容是她基于200多对夫妻的普通访谈和32对夫妻深入访谈,总结的夫妻关系失败与成功的原因,以及一些扭转关系的可行方法。正如名字所说,爱与婚姻的模式,作者挑选比较有代表性模式的夫妻,借着访谈的内容阐述这种模式形成的原因、会导致的问题以及扭转的方法。在结尾进行了夫妻关系的总结,将夫妻关系分成了五个层次,逐一介绍。之所以我愿意把它叫做《夫妻关系百科全书》是因为在我有限的阅历里,没有发现有情侣或夫妻关系的模式逃脱出作者所总结的这些模式中,而对于模式形成的原因,跟作者的分析不说一毛一样,也是没差多少。

整本书看下来我对它的评价可谓是跌宕起伏……
看前边:好厉害,大预言家。
看到中间:是不是两头堵,作者在P我?
看到后边:我还是跪着看吧

作者对于亲密关系的模式有很独到的见解,并且有理论的总结,其实有时候会觉得,她的很多理论,对于普罗大众可能会有一些经验性的东西重合,但是大众的问题是不成体系,只是有一个很模糊的经验。还有一部分概念的提出,让人有醍醐灌顶的感觉,给人一个非常高的视角,所以这本书在我的打分体系下预定五星。这也是当初看前边的时候,让我觉得这书太有东西的一个原因,鉴于书中的内容,可以说是字字珠玑,作为读书笔记,也只能挑一些点来阐述。

家族谱系图

作者在给夫妻做治疗或者访谈,都会绘制家族谱系图,绘制方法在书中有介绍,但不建议看了之后就开始自己琢磨画这个,最好是将全书看完,知道这东西是用来干啥的,再去琢磨自己画这个。为什么要画这个,是因为作者的一个结论,『人总是会不自觉地将与伴侣的关系带入到一种熟悉的模式上』,所以伴侣的问题,多半都可以在其中一方的家庭上找到诱因。值得一提的是,作者认为,人总是会找到一个伴侣,这个伴侣会跟自己家庭中的某一个人非常相似,这里的家庭指的是家族,作者说虽然没找到原因,但根据她的一些研究,就是这么神奇。

伴侣之间的矛盾本质

双方对亲密与自主的界定存在矛盾,这个矛盾可能是各自自身的,也可能是双方的。所以所有的矛盾都可以一言以蔽之。但一句话就能说完了,为啥还要写一本书呢。因为展开来说,对于这二者的衡量标准的形成,原因则是多种多样的,这些原因也会影响着伴侣形成各种各样的模式。

情感三角

三角形的稳定结构,被作者引用到了情感关系中。伴侣之间的矛盾,其实本质上是双方或一方自身的矛盾,但双方不擅长处理矛盾,所以会不自觉在冲突的过程中,拉上另外一个人,这样形成了一个稳定的情感三角,导致问题永远得不到解决,因为双方意识不到矛盾是双方产生,转移了矛盾点。一个很自然能想到的,出轨的情况,夫妻双方与小三形成的三角结构。但实际上出轨实际上还是相对较少的情况,而更多的是,夫妻一方与孩子或夫妻一方与父母的一个人形成的情感三角,比如在教育孩子的冲突上,在涉及父母的冲突上,其实本质是双方的冲突,但大多数人都会根据这个“第三者”来进行争吵。情感三角的出现,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导致问题得不到根本性解决的原因之一。

投射性认同

在上边我说到伴侣之间的矛盾,其实本质上是双方或一方自身的矛盾,情感三角可以说是双方的矛盾引发的一个现象。而投射性认同,则是一方自身的矛盾引发的现象。甚至这个概念可以引申到生活、工作的各种场景。这里借用一段原文来描述:『投射性认同是自我的一种防御行为,用来改变一个人对其亲密伴侣的认知,同时以一种互利互惠的方式,改变他对自己的看法』。这里的概念其实会非常晦涩但是如果有例子,则很直观。在一个歇斯底里的妻子和沉默寡言的丈夫这种模式下,其实并非双方的性格如此。拿丈夫来说,丈夫自己内心存在愤怒,但拒绝承认,所以这种愤怒则要投射给妻子,而妻子如果意识不到这一点,接受了这种投射,则两人达成了一个共谋,由妻子代替丈夫表达愤怒,在大多数的冲突场景,其实都是丈夫本身存在着愤怒,但是丈夫不会主动点火,而是会想尽一切办法激怒妻子。在这种例子中,丈夫本身存在着愤怒和温和的矛盾,但是自己拒绝接受这种矛盾的存在,就必须要把其中一面投射到伴侣身上,这也就是投射性认同。

至于我说这个概念可以引申到生活工作,也就不难理解了,最直观的场景,焦虑的老板其实存在着焦虑与迷茫没有思路的矛盾,但是他拒绝承认自己的矛盾,会把寻找思路的问题投射给下属,所以老板自己存在矛盾的时候,下边的人就会卷成麻花,但也不见成效,本质是老板自己就没有思路突破困境。

如果仅看这一段,其实很容易会有我之前的感觉,感觉作者在 PUA 我,但实际上如果把全书看完,会对这个理论有更深刻的认识。

婚姻的周期

  1. 幻想期(理想化阶段),在有孩子之前,因人而异,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憧憬
  2. 生产阶段,一般是有孩子之后,孩子不是很大的时候,这个时候是最容易出轨的一个时期,因为这个时候最容易出现情感三角。但是也会存在在这个阶段双方关系更加亲密的。
  3. 第二次离家,指孩子青春期有了独立意识这一阶段,所谓的第二次离家,指的是独立于家庭,而第一次对应夫妻双方。在这一阶段,夫妻双方在第一次离家被搁置的问题,有可能会再次出现,并演变成伴侣的冲突
  4. 伴侣重新整合,指孩子彻底离开这个家里独自生活,这个时候伴侣又回归了二人世界

各个阶段,都有具体的访谈伴侣,让读者更直观的感受到,这几个阶段的问题。

夫妻相处的五种层次

  • 第五层次:悖论。认为亲密和独立是两个完全相悖的概念且是极其危险的,所以这一层次的人经常会在亲密和独立上反复横跳,及不能接受远离伴侣的孤独,但是与伴侣走近之后又立刻要开溜(呃,听起来有点像渣……)
  • 第四层次:投射性认同。大部分的夫妻在这一层次上,与第五层次不同的是,第四层次能意识到对亲密和独立的需要,所以不会横跳,但是会彼此借用投射性认同形成合谋,让关系走到一个不太平衡的模式上
  • 第三层次:有意识地剥离。简单来说就是能意识到模式中存在投射性认同,想做出改变,第四层次意识不到。
  • 第二层次:容忍矛盾。意识到投射性认同,并可以内化自身的矛盾,避免投射给伴侣。
  • 第一层次:一体化。亲密和独立都是极其安全的且是互相提升的状态,双方是一体的,无论是选择亲密还是独立,双方都不会认为这是一种冲突。

其实回头来看,这五个层次其实代表了双方对于亲密和独立的界定,就像我之前说的,伴侣之间的矛盾本质是双方对亲密与自主的界定存在的矛盾。值得一提的是,大多数的关系在第二到第四层次其实会存在不断变化,可能一阵子是第四层次,但是意识到了就上升,也可能本来是第二层次,但是自己消化不了了,开始投射,下降了。

总结

以上只是给我印象很深刻的点,但实际上这本书无一字废话,基本每一章都能给我眼前一亮的感觉。而本书又不会只谈理论不谈实际,也提供了一些具有可操作性的练习,来扭转糟糕的伴侣模式。可以说是从理论到实践都非常全面的书籍,本来内容就已经很有料了,然后书里的访谈描写的真是太细致了,会把访谈时人物的动作、神态都详尽的描述出来,就好像在看访谈录像一样。最后用三个关键词来评价:不可多得、相见恨晚、值得二刷。